在MySQL主从复制(Master-Slave Replication)架构中,数据从一个数据库服务器(称为“主服务器”或“源服务器”)复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服务器(称为“从服务器”或“副本服务器”)。这种机制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,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。下面是MySQL主从同步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关键步骤的图解说明。
在数据驱动的时代,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至关重要。无论是构建数据仓库、实现读写分离、灾备恢复,还是微服务间的数据共享,增量同步与全量同步都是核心策略。理解它们的原理、差异和适用场景,是设计健壮数据流的关键。
“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,但数据库优化除外” - 这次聚焦在数据库开发优化上,其中 大事务 是数据库性能的“头号杀手”,会重点展开,从识别、拆分、异步化几个角度切入,尤其要强调锁竞争和回滚风险。除了大事务,也包括一些其他优化点:索引设计、批处理、连接池调优、读写分离等等。
深夜的告警短信、缓慢滚动的日志、监控面板上刺眼的红色曲线——这些场景背后,往往是未被察觉的效率黑洞。 我们总在架构层面讨论分布式、缓存、分库分表,却忽略了日常编码中那些微小却高频的损耗点。 本文从实战出发,揭秘5个可立即落地的优化技巧,让你从第一行代码开始构建高性能应用。
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,我们常常需要将数据同时写入多个存储系统(如数据库+缓存),这种操作被称为"双写"。双写场景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不同存储系统间的数据一致性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双写一致性问题,并通过Java实战演示解决方案。